-
13
2025/10
Evaluation functions and reflexivity of Banach spaces of holomorphic functions
Let $B(\Omega)$ be a Banach space of holomorphic functions on a bounded connected domain Ω in $\C^n$. In this talk, we establish a criterion for $B(\Omega)$ to be reflexive via evaluation functions on $B(\Omega)$, that is, $B(\Omega)$ is reflexive if and only if the evaluation functions span the dual space $(B(\Omega))^{*}$.
-
12
2025/10
Stability of isometries on positive cones
In this talk, I will introduce our recent work on stability of isometries on positive cones of trace class operators. We finally give a affirmative answer in the finite-dimensional case. This is a joint work with Yunbai Dong, Denny H. Leung and Baoyue Zhang.
-
14
2025/10
恒星形成区的光与尘:从辐射转移到红外观测
报告主要介绍如何利用辐射转移模拟和HII 区的尘埃几何分布构建 HII 区的 SED 模版,该模版将内置在 SKIRT 辐射转移模拟软件中为相关研究提供模型支持。
-
17
2025/10
音乐中的红色记忆:新秧歌运动与文化创造力显现
中国近现代音乐发展中,延安的十三年(1935-1948)是一个特殊的历史阶段,其音乐上的重要成就,一方面是深度挖掘了民间音乐的精髓,并将之创造性地转化成为革命、为人民、为社会服务的艺术手段;另一方面是在此基础上创新性地缔造出了中国民族歌剧,并对此后新中国的音乐文化事业发展产生了重要影响。这其中,新秧歌、新秧歌运动的助推作用极其显要。
-
13
2025/10
试谈语义演变的机制
传统语言学对语义演变的研究聚焦于语义演变类型或方式的分类,而对语义演变的机制或途径则鲜有关注。二十世纪中叶以后,随着认知语言学、语用学以及话语语言学的兴盛,一些学者开始从认知、心理、语用和话语的角度探讨语义演变的机制,从而将语义演变研究从单纯的演变过程的描写拓展到语义演变机理的解释,大大提升了语义演变研究的学术层次。
-
11
2025/10
地理学本性与创新
地理学本性与创新
-
14
2025/10
2025年外国语学院青年博士论坛(六)
1. 杜晨曦:中国大学生二语写作AI素养研究;2. 刘永杰:Uncovering the Identity of The Canterbury Tales’Chinese Translator: Eileen Chang or Another?3.甄福飚:浅论情绪在二语言习得中的作用:以北美地区中英双语学习者为例。
-
10
2025/10
论以史为鉴有效性的限度
1.以史为鉴的有效性在本质上不是必然的;2.其有效性乃基于人类的理性与永恒的人性;3.锁住权力导致的欲望泛滥是近代政治的核心问题之一。
-
09
2025/10
数智时代,音乐教师教书“育”人的与时俱进
过去,“音乐人”在多数人的眼里,大都是舞台上风采奕奕,日常中清冷孤傲。近年,随着各单位招聘门槛的逐年提高,进入教师岗位的音乐人往往更是人中翘楚,专业水平毋庸置疑。但是,身为“音乐教师”,在专业上精益求精的同时,更要教书“育”人。如今,随着数智时代的到来,AI技术的高速发展,我们也要去思考自己“教什么”“怎么教”?本讲座以本人的学习和工作经历为基础,依托在北京师范大学访学一年的学习所得,围绕1.音乐教师的教书“育”人;2.AI来了,我们应该如何应对?3.年轻音乐学生的职业规划这三个方面来进行汇报。
-
11
2025/10
“新时代国家战略与外语学科转型发展”雄安高层论坛
当前,国家高质量发展进入战略纵深期,教育在强国建设中的基础性、先导性作用愈加凸显。外语学科作为国家教育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既是链接中外文明互鉴的桥梁,也是服务国家重大战略、提升国家软实力与国际话语权的关键支点。为深入贯彻党的教育方针,积极响应《高等教育学科专业设置调整优化行动方案(2025-2027)》《国家中长期语言文字事业发展规划(2021—2035年)》等文件精神,推动外语学科在新形势下的体系重塑与质量提升,必须直面新时代赋予外语教育的新使命。首先,服务国家重大战略需求,要求我们不断强化外语教育的国家意识与时代担当,将外语学科主动融入“一带一路”倡议、高水平对外开放、教育国际化、文化走出去、国家安全等国家战略框架中,提供跨文化人才支撑与国际传播能力储备;其次,教育现代化战略部署的推进,特别是人工智能、大数据、智能教育技术的迅猛发展,为外语学科的教学模式、评价体系、资源配置与人才培养方式带来深刻变革。如何在数字化转型背景下推动外语教育高质量发展,是摆在学界面前的共同课题。再次,当前国际格局深刻调整,全球传播生态深度演化,国家亟需打造具有中国特色、中国风格、中国气派的国际传播能力体系。外语学科在内容创新、表达体系重构与国际传播人才培养方面,肩负重要使命,也面临巨大机遇。基于此,为深入探讨数字化转型、国际传播能力、区域国别建设背景下外语学科的创新发展路径,推动构建具有中国特色的外语教育理论体系、话语体系与教学范式,首届外语学科雄安论坛拟定于2025年10月10日至12日在河北雄安新区隆重召开。论坛将聚焦学科前沿,突出问题导向,倡导协同创新,力求搭建一个高水平、广视野、多层次的学术交流平台,推动外语学科内涵式发展,助力构建开放包容、协同融合、面向未来的语言教育生态。